• 首页 >  信息科技 >  大数据
  • 国脉研究院:2024年数据要素生态指数(城市)评估报告(70页).pdf

    定制报告-个性化定制-按需专项定制研究报告

    行业报告、薪酬报告

    联系:400-6363-638

  • 《国脉研究院:2024年数据要素生态指数(城市)评估报告(70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脉研究院:2024年数据要素生态指数(城市)评估报告(70页).pdf(70页珍藏版)》请在本站上搜索。 1、版权声明版权声明2024 年数据要素生态指数(城市)评估报告由国脉研究院联合行业多家机构联合发布,受法律保护。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抄袭、影印、翻译本文档的任何部分。凡转载或引用本文的观点、数据,请注明“来源:国脉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的行为,评估机构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参编单位参编单位(排名不分先后)国脉研究院中国信息协会中国人民大学数据要素研发中心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北京国脉互联信息顾问有限公司浙商通联(杭州)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省数字经济学会数据要素专委会专家指导专家指导高新民 王金平 赖茂生 姜奇平 郑爱军评估小组评估小组孙泽红蒲琰莉马咸存孙奥张燕兰奎永秀李凯王虎王路燕陈奕霖2、李思聪苗卉龙艳华潘超巧马春亮夏乐前言前言2019 年,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数据参与分配,标志着我国进入数字经济红利大规模释放的时代。2020 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正式将数据纳入生产要素范围,从数据供给、价值提升、数据安全等角度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2024 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加快构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完善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政策体系。在此背景下,如何更好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让数据“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保安全”,成为培育数字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议题。2024 年数据要素生3、态指数(城市)评估报告(以下简称“本报告”)紧扣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主线,从政策环境、供给环境、流通环境、应用环境拓展到综合保障环境,刻画当前数据产业的整体表现,通过指数以及典型城市在关键指标方面的特色亮点,展现数据要素产业布局与发展优势,希望能为各级数据主管部门和产业界推进数据空间建设、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主要结论主要结论数据要素生态指数(城市)设置政策环境、供给环境、流通环境、应用环境、综合保障环境 5 个一级指标、14 个二级指标、28 个三级指标,对省会城市、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共 36 个代表性城市进行评估,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总指数。1.总指数。数据要素生态指数4、总指数为 43.31,各城市的数据要素市场生态总体上处于起步发展阶段,高质量数据供给还需进一步提升,数据要素配套政策还需不断优化完善。2.城市梯队。2.城市梯队。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深圳等 5 个城市居于领跑者,青岛、宁波、成都等 11 个城市为跟随者,合肥、长春等 12个城市为探索者阵营,兰州、海口、南昌等 8 个城市形成第四梯队。3.数商培育。3.数商培育。目前各类数商大多已具备数据要素化核心环节的服务能力,正在进行数据流通交易相关服务的尝试,但因交易标准难统一、生态不健全、客户难转化等原因,导致业务尚未形成规模。4.数据交易市场。4.数据交易市场。各数交所规模存在较大差异,深数所交易5、市场已达百亿元规模,贵数所、广数所、北数所交易额在 50 亿元左右,上数所、杭数所、郑州数据交易中心交易额在 20 亿元左右,天津、重庆、长春的数据交易中心交易额在 3 亿元左右,合肥、青岛、南京及济南数据交易中心交易规模不足 1 亿。5.数据创新载体。5.数据创新载体。75%的城市建设了各类数据要素创新载体,创新载体主要采取由地方政府牵头,金融、数商、法律、咨询服务等领域的企业和机构联盟共同组建。I目录目录一、发展现状与地方实践.-1-(一)产业发展现状.-1-(二)地方探索实践.-3-二、指数构建与评估实施.-6-(一)内涵定位.-6-(二)指数模型.-6-(三)指标体系.-7-(四)指数6、评估.-8-三、数据要素生态指数评估总体情况.-11-(一)总体指数.-11-(二)城市梯队分析.-13-(三)数商培育分析.-17-(四)数据交易分析.-20-(五)创新载体分析.-25-四、数据要素生态一级指标评估情况.-27-(一)政策环境分析.-27-(二)供给环境分析.-30-(三)流通环境分析.-33-(四)应用环境分析.-36-(五)综合保障体系分析.-39-五、数据要素生态建设典型城市案例.-43-II(一)北京市:数据开发利用模式创新.-43-(二)上海市:数据交易规则先行先试.-44-(三)杭州市:数据产业跨领域 IP 共建.-46-(四)广州市:“运商分离”深挖数据富矿.7、-48-(五)深圳市:首创动态合规体系.-50-(六)宁波市:数据赋能全域数字化转型.-51-(七)成都市:打造平台护航数据运营.-53-(八)厦门市:数字信用多场景应用.-54-六、数据要素生态建设与展望.-56-(一)推动数据基础制度落地见效,将数据红利转化为产业动能-56-(二)强化一体化数据市场建设,推动数据资源高效供给.-56-(三)构建多元化数据流通模式,提升数字经济竞争力.-57-(四)推进数据创新载体建设,拓展数据应用场景.-57-III图目录图目录图 1 数据要素生态指数“五力模型”.-7-图 2 2024 年数据要素生态指数(城市)指标体系.-7-图 3 2024 年数据要8、素生态指数(城市)总指数图.-12-图 4 2024 年数据要素生态指数(城市)一级指标得分.-13-图 5 2024 年数据要素生态指数(城市)城市得分.-14-图 6 参评城市培育发展数商数量梯队情况.-18-图 7 参评城市所属数交所入驻数商情况.-19-图 8 参评城市打造数据基地、开展数商引培工作的情况.-20-图 9 部分参评城市所属数交所交易情况.-21-图 10 参评城市制定出台数据交易规则的情况.-22-图 11 参评城市所属数交所数据产品场景标签.-24-图 12 参评城市创新载体指标城市梯队得分情况.-25-图 13 一级指标“政策环境”得分情况.-28-图 14 参评城9、市出台数据领域政策的占比情况.-29-图 15“数据安全监管”二级指标得分情况.-30-图 16 一级指标“供给环境”得分情况.-31-图 17 一级指标“流通环境”得分情况.-34-图 18 参评城市开展数据增值服务的情况.-36-图 19 一级指标“应用环境”得分情况.-37-图 20“开发利用”二级指标平均得分情况.-38-图 21 一级指标“综合保障环境”指标得分情况.-41-IV图 22 杭州市“三数一链”架构.-47-图 23 广州市一所多基地多平台架构图.-49-图 24 深圳市行业数据专区展示.-51-图 25 成都市公共数据运营服务平台.-53-图 26 成都市政府数据授权运10、营机制结构图.-54-图 27 厦门市民个人信用“白鹭分”服务平台.-55-V表目录表目录表 1 部分城市出台的数据要素政策文件.-15-表 2 部分参评城市“数据要素”大赛新增赛道情况.-16-表 3 部分参评城市建设行业数据流通平台的情况.-22-表 4 部分参评城市创新载体建设情况.-26-表 5“公共数据供给”二级指标前十城市情况.-32-表 6 参评城市入选第一批“数据要素”典型案例的情况.-39-表 7 综合排名前十城市推进综合保障的情况.-41-表 8 部分参评城市数据要素统计核算体系情况.-42-1-一、发展现状与地方实践(一)产业发展现状1.制度框架日趋完善,指导产业发展壮大11、一、发展现状与地方实践(一)产业发展现状1.制度框架日趋完善,指导产业发展壮大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已经深刻融入经济社会各领域,我国出台多项政策文件,高度重视培育数据要素市场。2019 年,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数据作为生产要素。2020 年 4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要求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2022 年 12 月,“数据二十条”从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四个方面构建我国数据基础制度体系。2023年12月,发布 “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推动数据要素发挥乘数效应,赋能经济社会发展。2024 年7 月,国家数12、据局表示将以制度建设为主线,陆续推出数据产权、数据流通、收益分配、安全治理、公共数据开发利用、企业数据开发利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等八项制度文件。2.技术应用融合创新,推动产业升级迭2.技术应用融合创新,推动产业升级迭代代数据要素作为数字经济核心正在重塑我国经济和产业格局,已成为拉动我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2023 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 53.9 万亿元,占 GDP 比重达到 42.8%;2023 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估计超过 12 万亿元,占 GDP 比重 10%。数据要素通过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双重路径,为经济增长注入了强大的动力,2023 年,数13、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占数字经济的比重分别-2-为 18.7%和 81.3%,数字经济的赋能作用、融合能力得到进一步发挥。数据生产规模增长迅速,2023 年全国数字生产总量达 32.85ZB,同比增长 22.44%,预计 2024 年数据生产量增长将超 25%。数据存储满足需求,2023 年我国数据存储总空间为 2.93ZB,累计数据存储总量为 1.73ZB,存储空间利用率为 59%。算力规模世界领先,达到230EFLOPS,位居全球第二,高性能计算持续处于全球第一梯队,先进计算、人工智能等关键核心技术不断取得突破。3.市场活力持续多元,加速数据高效流通3.市场活力持续多元,加速数据高效流通数据14、流通是释放数据价值的关键环节,在政策环境和经济环境的支持下,数据交易市场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上数所发布的中国数据交易市场研究分析报告(2023 年)显示,预计 2021 年至2023 年,数据交易行业规模将由 617.6 亿元增长至 1198.5 亿元,年增长率高达 39.3%。各地积极开展数据要素交易实践,截至目前,全国数据交易机构已达 80 家,金融、互联网、通信、制造业等领域数据需求较大且交易量增长较快,场内交易探索逐渐走深走实,场外交易较为活跃。数商企业数量超过 100 万家,技术型数商、服务型数商、应用型数商蓬勃发展,数据要素交易服务生态渐次形成。数据应用场景加速落地,公共数据开放量15、同比增长超 16%,各地授权运营创新探索,政企数据融合不断深入,数据应用场景逐渐丰富。4.安全保障日益强化,确保产业健康发展4.安全保障日益强化,确保产业健康发展2023 年 10 月,国家数据局正式成立,各地相继建立了数据管理机构,统筹管理、协调发展的数据管理体制机制逐渐完善,数据要-3-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步伐进一步加快。出台激励政策,利用财政资金或产业基金支持数据服务产业发展。开展数字人才培育工作,从产业、企业、高校等层面入手,通过专项行动、首席数据官制度、培训、技能竞赛、产教融合等方式推动数字人才培养。积极推动“数据要素”行动,国家数据局会同多部门先后发布了两批 48 个“数据要素”典型案16、例,各地也积极开展数据要素应用典型案例评选,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示范引领作用。赛事贯穿全年,包含“多场地方分赛、1 场总决赛”,为数据要素应用典型成果、优秀团队搭建展示平台,推动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多渠道宣传推广,多地依托各类数据要素相关会议、论坛和活动等,积极发布典型案例,促进经验分享和交流合作,为不断释放数据要素价值营造更广阔的空间。(二)地方探索实践1.各地数据要素市场政策密集出台(二)地方探索实践1.各地数据要素市场政策密集出台“数据二十条”正式发布后,地方版“数据二十条”陆续出炉,各地因地制宜探索细化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先试构建市场,抢占先机培育产业。总体而言,地方政策体现了促发展的主基调,17、在总体框架基础上,结合区域实际情况,明确数据要素发展中的主攻方向。比如,上海发布立足数字经济新赛道推动数据要素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 年),提出打造国家数据交易所;北京提出培育一批数据要素型领军企业,建立供需高效匹配的多层次数据交易市场。同时,数据要素流通卡依然面临诸多挑战,在公共数据入市交易方面,公共数据如何变成可交易的数据产品和服务,其相-4-关实施主体、入市标准、合规机制、安全监管、收益分配以及激励措施等仍需进一步细化;在数据流通的整体性和区域性边界方面,数据若以地域为核心流动,可能导致新的“数据孤岛”,亟待培育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2.多地布局数据要素产业集聚发展2.多地18、布局数据要素产业集聚发展当前,数字经济已成为各地产业升级、优化经济结构的关键领域。地方通过数据产业集聚区、搭建数据要素整合平台等,推动地方数据资源整合、数据服务开发、数据交易市场,打造协同互补、特色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据产业聚集区。同时,各地在数据要素产业集聚发展方面的情况也存在明显差异。经济发达地区凭借自身技术、产业和人才优势,在数据资源整合、数据交易市场构建、数据安全治理等方面具有一定先发优势。比如,上海、广东、浙江等省市在数据产业生态构建、数据交易体系完善方面已走在全国前列,积极促进数据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致力于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集聚区,中西部地区由于数据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数19、据产业链不完善、人才储备不足,数据要素市场化进展较为缓慢。这表明在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中,区域之间需要进一步加强合作,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数据要素的整体流通。3.以数据基础设施为载体驱动市场繁荣3.以数据基础设施为载体驱动市场繁荣截至目前,全国共有 20 余个省(区、市)开展了数据交易场所、交易公司组建工作,地方主管部门负责本地区数据交易场所建设,制定地区性数据交易场所建设实施方案,研究出台配套政策措施。-5-场内数据产品交易覆盖面持续扩展,覆盖金融、互联网、医疗健康、交通运输等多领域,各地交易场所,积极引入和应用先进数字技术,创新数据供需匹配模式和交易模式,呈现出特色化、多样化的模式。例如,20、北京推动形成标准化、规范化的数据交易市场,上海逐步形成数据跨境流通的新格局,广东依托工业互联网数据服务,积极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赋能地方传统产业。各地数据产业集聚仍然面临着挑战,一是数据要素市场化水平较低,数据交易规模较小,数据产权相关法规尚需明确,市场参与主体权责仍需明晰;二是数据产业链生态不够完善,高质量数据资源供给不足,数据应用场景不够丰富,打造数据要素产业集群仍然面临数据壁垒、数据要素制度体系尚不健全和数据要素安全保障等制约因素依然存在。4.建设创新中心赋能区域数据产业生态4.建设创新中心赋能区域数据产业生态目前,各地相继揭牌成立数据要素平台创新载体,以政产学研用等多元化合作模式,构21、建创新中心、数据服务工作站等,推动数据资产合规利用创新,驱动数据产业集聚发展。在业务上,主要形成集数据归集、治理、流通和交易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在组建模式上,主要采取产学研用一体化和政企合作模式。以北京为例,北京建立了数据(数字)资产流通创新中心,打造数据要素配置枢纽高地,推动数字资产的流通模式不断演进。沪苏浙皖联建“能力中心”,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广州惠州、四川成都等地已建、筹建数据要素赋能中心,力争在数据制度创新方面形成地方典范;南京成立了数据要素创新中心,促进数据要素流通,提供一站式服务;-6-上海揭牌了数据要素价格机制创新中心,推动数据要素价格监测。二、指数构建与评估实施(一)内涵定位22、二、指数构建与评估实施(一)内涵定位数据要素生态指数(Data Element Ecosystem Index),简称“DEEI”,是指反映区域和城市等被评价区域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和数据产业发展状况方面一系列指数的综合。我国数据要素市场的发展历程,是数字化转型的缩影,也是以政策为引领,驱动数据供给、流通交易以及赋能场景应用的集中展示。数据要素生态是当前我国数据产业发展情况的综合体现,是承载数据要素基础制度建设、数据供给场景建设、数据开发利用的重要指标,是地方推动数据产业集聚发展、繁荣数据市场、培育数商新主体、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平台。数据要素生态的繁荣发展在当前数据事业整体布局下发挥23、出重要作用,用发展的视角观察产业趋势、分析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有助于为全国、各地区推动数据产业、建设数据空间、优化数据交易场所布局等提供有力支撑。(二)指数模型(二)指数模型我国数据要素市场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其中政策是关键驱动因素,近年来国家通过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数据新型要素的战略地位。数据供给和流通是核心动力,是发挥乘数效应的重要变量。数据价值挖掘归根结底要以实际应用需求为导向,通过千行百业的场景激发数据潜能。综合保障环境支撑数据要素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7-图 1 数据要素生态指数“五力模型”(三)指标体系(三)指标体系本指数指标围绕“五力”模型,将政策环境、供给环24、境、流通环境、应用环境、综合保障环境 5 个一级指标进一步细化分解为 14个二级指标,再在二级指标基础上细化分解形成 28 个三级指标,由此构建 2024 年数据要素生态指数(城市)的指标体系。图 2 2024 年数据要素生态指数(城市)指标体系“政策环境”作为引领性指标,侧重政策法规和数据安全监督,通过顶层设计、制度创新、标准应用,安全规制、数据分级分类、-8-数据监管,评估政府对区域发展数据生态的力度。“供给环境”属于发展性指标,侧重数据基础设施、公共数据供给和企业数据供给,在三级指标上,共设置 6 个三级指标,以可信数据基础设施、数据要素创新载体、高质量数据集、授权运营、企业数字化转型、25、领域“线头”数商评估地方推动数据高质量供给的整体成效。“流通环境”是发展性指标,侧重主体培育、数据资产化、数据交易和数据增值化,涵盖数商引培、数据资产入表、交易规则、行业数据流通交易平台、数据产品、数据增值服务 6 个三级指标,评估数据要素可信可计量的合规高效流通情况。“应用环境”属于发展性指标,包含开发利用、融合应用、典型场景 3 个二级指标,由公共数据开发利用、企业数据开发利用、个人数据开发利用、数据融合应用、典型案例 5 个三级指标组成,总结评估各地在数据开发利用方面的典型场景。“综合保障环境”为基础性指标,包含支撑保障、成效推广 2个二级指标,包含组织保障、数字人才培育、激励政策、数据26、产业成效、宣传推广 5 个三级指标,以观察地方发展数据要素产业的综合配套力度。(四)指数评估1.评估原则(四)指数评估1.评估原则一致性原则。指数在内涵、评估方向等方面与当前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主线保持一致,着重从数据基础制度建设、流通交易、-9-安全治理、公共数据与企业数据开发利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等视角构建指数指标。典型性原则。典型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评估范围,将省会城市、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共 36 个代表性城市纳入本次评估;二是指标层次,构建包含引领型、发展型、基础型的指标体系,引领和基础型指标从布局实施角度评生态的质量,发展指标从成效角度看生态的优劣。整体性27、原则。遵循数据要素产业生态基本规律,突出数据领域的重点工作有呼应、重点任务有涉及、重点数据有采集,重点数据按照数据可采集、可测量原则,在确保指标含义清晰的基础上,以客观数据反映数据要素市场的发展水平。2.评估范围2.评估范围指数评估将省会城市、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共 36 个代表性城市纳入评估范围。一方面,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具有显著的对外影响力和经济实力,拥有比较完善的数据基础设施、高水平的人才储备和产业结构。另一方面,通过省会城市观察不同区域数据要素发展水平的差异,获得更准确、全面的城市数据要素生态情况。3.数据来源3.数据来源指数评估的采集数据主要来自公开渠道,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公开的28、资料和数据,主要包括各地方政府颁发的有关数据要素的政策文件、调研数据等;二是相关领域数据,主要包括国家及地方关于数据要素产业发展的研究报告、评估报告、数据分析以及网-10-络公开资料;三是沉淀数据,包括指数研究机构历年沉淀的相关数据和通过人工智能采集挖掘的数据。特别说明:数商数量、数交所交易额、高质量数据集等,均以可公开采集、统计的数据为准,并不包含地方政府统计、尚未公开的行业类数据。另,典型城市案例由评估组根据评估过程材料、对应指标提炼整理,并不代表某城市在该领域的全貌特别说明:数商数量、数交所交易额、高质量数据集等,均以可公开采集、统计的数据为准,并不包含地方政府统计、尚未公开的行业类数据29、。另,典型城市案例由评估组根据评估过程材料、对应指标提炼整理,并不代表某城市在该领域的全貌。4.评估方法4.评估方法指标赋权采取专家打分法,组织行业专家对指标体系三级指标权重进行打分,指标体系权重总分为 100。关于指标得分,采用综合分析法和加权平均法进行分值处理。为方便实现城市分值的比较,同时避免指标数据变化过大而导致分析结果的突变,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再运用综合评价法进一步分析相关指标。针对具体的三级指标根据重要性由低到高给出 1-8 分(非常不重要到非常重要),在所有专家组成员打分完毕之后,最终该指标的权重由以下公式决定:100/111ij ninimjijjCCC式中:i:第30、 i 位专家j j:第 j 个指标Cij:第 i 位专家组成员为第 j 个指标的评分n:专家组成员总数-11-m:指标总数本评估采用总分为百分制对各个城市数据要素生态水平进行测算,即某个城市的指标得分为该城市所有指标的分值相加。采用统一的分数测算方式可以直观分析该城市在参评城市中占据的位置,也可根据各指标分析该城市目前发展较好的领域和较为薄弱的领域。mjffDD1式中:Df:f 城市的得分f:第 f 个城市j:第 j 个指标Djf:第 j 个指标第 f 城市的分值.m:指标总数三、数据要素生态指数评估总体情况(一)总体指数三、数据要素生态指数评估总体情况(一)总体指数2024 年数据要素生态指31、数(城市)总指数为 43.31 分。从 5 个一级指标来看,“政策环境”为 9.40 分(权重 25 分)、“供给环境”为 9.13 分(权重 20 分)、“流通环境”为 10.04 分(权重 20 分)、“应用环境”为 4.60 分(权重 15 分)、“综合保障环境”为 10.14分(权重 20 分),一方面反映出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加速,同时发展差距较大。-12-图 3 2024 年数据要素生态指数(城市)总指数图数据来源:数据要素生态指数(城市)评估采集整理,2024.09综合保障环境、流通环境得分较高,多层次保障体系初步建立,数据交易流通规模不断扩大;供给环境、政策环境得分次之,高质32、量数据供给还需进一步提升,数据要素配套政策还需不断优化完善;应用环境得分相对较低,政企数据融合不断深入,数字化转型带动应用场景加速落地,但仍存在薄弱环节。-13-图 4 2024 年数据要素生态指数(城市)一级指标得分数据来源:数据要素生态指数(城市)评估采集整理,2024.09(二)城市梯队分析(二)城市梯队分析在不断推进数据要素市场改革、落实现代化建设目标的时代背景下,城市是数据要素发展的“主战场”。从评估来看,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深圳等 5 个城市居于领跑者,综合实力远超过其他城市;青岛、宁波、成都等 11 个城市为跟随者,合肥、长春等 12个城市为探索者阵营,正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33、改革方面作出积极努力,展现出各自的发展特色和区域优势;兰州、海口、南昌等 8个城市组成第四梯队,在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方面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14-图 5 2024 年数据要素生态指数(城市)城市得分数据来源:数据要素生态指数(城市)评估采集整理,2024.09-15-评估结果发现,多地在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建设中注重发挥数据要素价值,密集发布促进数据要素发展有关政策举措。53%的参评城市出台数据要素顶层设计,重视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充分发挥数据要素“倍增器”作用,推动数据要素全流程改革创新,为城市数字化转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持续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还需乘势而上34、、久久为功,把握好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的关系,推动数据基础制度探索突破。表 1 部分城市出台的数据要素政策文件数据来源:数据要素生态指数(城市)评估采集整理,2024.09序号序号城市城市政策名称政策名称1北京关于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进一步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的实施意见2上海立足数字经济新赛道推动数据要素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3重庆重庆市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行动方案4宁波宁波市关于促进数据要素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征求意见稿)5青岛青岛市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三年行动方案6厦门厦门市加快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实施方案(试行)7大连大连市贯彻落实中共35、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实施方案8呼和浩特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实施方案的通知9沈阳沈阳市“数据要素工业制造”行动计划(2024-2026 年)10南京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实施意见11杭州杭州市关于高标准建设“中国数谷”促进数据要素流通的实施意见-16-序号序号城市城市政策名称政策名称12合肥合肥市发挥数据要素作用推动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13福州福州市加快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实施方案14济南济南市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加快数字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5 年)1536、郑州郑州市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行动计划(20232025 年)16武汉武汉市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 年)17广州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州市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行动方案的通知18成都成都市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建设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通过对参评城市“数据要素”大赛地方赛道统计显示,各城市按照省级部署要求,围绕 “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的 12 个行业领域,对应设置赛道。在此基础上,地方注重结合发展实际,设置特色赛道,通过“数据要素”大赛进一步驱动城市数据要素的应用和发展。表 2 部分参评城市“数据要素”大赛新37、增赛道情况数据来源:数据要素生态指数(城市)评估采集整理,2024.09序号序号城市城市新增数量新增数量新增赛道新增赛道备注备注1北京4社区服务、政务服务、区域协同、教育教学2上海4智慧出行、智慧生活、智慧环境、智慧经济3杭州1数据治理与安全赛道4厦门1智慧海洋依据省级5济南1数字机关6贵阳3现代山地农业、算力应用、数据流通依据省级-17-序号序号城市城市新增数量新增数量新增赛道新增赛道备注备注7天津1京津冀区域协同赛道8武汉1乡村振兴依据省级9合肥2空天信息、算力应用依据省级10福州1智慧海洋依据省级11长沙2城市治理与公共安全12太原4能源低碳、算力服务、数字治理、民生服务依据省级13石家38、庄1京津冀区域协同赛道依据省级14南宁2社会赛道、高校赛道(广西教育行业 C 类赛事)依据省级15海口2自贸港特色服务自选赛道、高校在校生特色专场依据省级16南昌1数据开放创新应用依据省级17银川3现代教育、水利应用、通用赛道依据省级18昆明1综合赛道依据省级19拉萨2特色产业、公共服务依据省级(三)数商培育分析(三)数商培育分析在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过程中,特别是在丰富完善数据基础制度、推动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数据流通和开发利用等方面,数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挥着关键的作用。从行业现状来看,数商加快培育,挑战与机遇并存数商加快培育,挑战与机遇并存。近 10 年来,我国数商企业数量从1139、 万家增长到超过 100 万家,技术型数商、服务型数商、应用型数商蓬勃发展。从评估来看,通过参评城市数据交易所入驻数商数量与数据要素生态指数情况发现,深圳、广州、上海、北京、杭州处-18-于第一梯队,郑州、南京、贵阳、天津、武汉、重庆、青岛、济南处于第二梯队,合肥、长春处于第三梯队。图 6 参评城市培育发展数商数量梯队情况数据来源:数据要素生态指数(城市)评估采集整理,2024.09通过对参评城市数交所入驻数商数量的统计显示,各数交所入驻数商数量众多,截至 24 年 8 月,深数所超 3406 家,广数所超 2500家,贵阳、郑州、南京在 800 家左右,北京、上海、武汉均超过 500家。目前40、各类数商大多已具备数据要素化核心环节的服务能力,正在进行数据流通交易相关服务的尝试,但因交易标准难统一、生态不健全、客户难转化等原因,导致业务尚未形成规模。各城市应关注数商结构,以实现数商生态健康、均衡发展,让数商积极参与“数据要素 x”行动,促进我国数据基础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新优势,推动数据在不同场景中发挥出千姿百态的乘数效应。-19-图 7 参评城市所属数交所入驻数商情况数据来源:数据要素生态指数(城市)评估采集整理,2024.09通过“数商引培”指标评估结果发现,80.56%的参评城市已打造数据要素、数字经济、大数据等产业园,55.56%的参评城市通过沙龙、大赛、主题活动开展数商引培41、活动。各地积极依托特色产业基础,全力打造数据要素特色产业园,大力促进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培育高质量的专业数商企业,推动产业生态环境不断优化。-20-图 8 参评城市打造数据基地、开展数商引培工作的情况数据来源:数据要素生态指数(城市)评估采集整理,2024.09(四)数据交易分析(四)数据交易分析从行业现状来看,全国共设立了 80 多家数据交易所或数据交易中心,数据交易机构同质化竞争现象突出,大多数交易所运营发展困难重重,交易活跃度未达预期。从评估来看,通过“交易规则”“行业数据流通交易平台”“数据产品”指标以及城市数据交易所交易额、上架产品数量等数据发现,数据交易市场活跃,规范发42、展已成必然趋势。各数交所规模存在较大差异,深数所交易市场已达百亿元规模,贵数所、广数所、北数所交易额在 50 亿元左右,上数所、杭数所、郑州数据交易中心交易额在 20 亿元左右,天津、重庆、-21-长春的数据交易中心交易额在 3 亿元左右,合肥、青岛、南京及济南数据交易中心交易规模不足 1 亿。图 9 部分参评城市所属数交所交易情况数据来源:数据要素生态指数(城市)评估采集整理,截止2024.09数据交易规则差异是数据高效流通的主要挑战。通过对参评城市是否制定数据交易规则的统计显示,建立数交所的城市中超过六成制定了区域或城市级的数据交易规则和制度。近年来全国各地陆续设立数据交易所,但在功能定位43、、产品供给、规则机制等方面还难以满足不断增长的数据交易需求。同时交易规则和数据交易安全评价机制不统一、交易制度差异、定价机制复杂等行业问题突出,进一步明确数据交易规则及标准,统筹布局多层级数据交易场所,-22-才能从根本上激活海量数据资源,促进数据要素充分流通和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图 10 参评城市制定出台数据交易规则的情况数据来源:数据要素生态指数(城市)评估采集整理,2024.09在各地探索多样化多层次数据流通交易市场体系的背景下,各城市也注重发挥行业数据基础优势,为数据流通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路径。参评城市中,杭州、宁波、重庆、天津、合肥等城市通过建立行业数据流通平台,通过政策引导,吸引44、企业接入平台开展数据流通和交易,进一步推动数据高效利用。表 3 部分参评城市建设行业数据流通平台的情况数据来源:数据要素生态指数(城市)评估采集整理,2024.09序号序号城市城市行业数据流通平台特点行业数据流通平台特点1宁波建成全国首个港航物流数据交易中心宁波航交所港航物流领域数据流通平台,建成纺织服装数据流通平台。2深圳深圳数据交易所设有数据要素12 个领域数据专区,低空经济专区、能-23-序号序号城市城市行业数据流通平台特点行业数据流通平台特点源数据专区等 23 个其他行业数据专区,贵数所算力专题、华东数交物流数据专题等 7 个互联互通专题,东湖大数据工作站、数字新疆工作站等 8个数据要45、素服务站。3青岛建成全国首个海洋数据交易平台;青岛大数据交易中心设有影视数据专区、时空大数据专区、工业数据专区。4贵阳贵阳大数据交易中心设有气象数据专区、电力数据专区、乡村振兴数据专区、交通数据专区、地理信息数据专区、政府数据开放专区、政务大数据专区、蚂蚁数科服务专区等 14 个专区,同时打造了全国首个移动数据专区、水文数据专区、电信数据专区。5郑州郑州数据交易平台设置移动数据专区、金融数据服务专区、政务数据服务专区、双碳数据服务专区、交通物流数据中心、遥感数据中心等 13 个特色专区;首创“行业数据专区、地市数据专区、企业数据旗舰店”的运营新模式,分类汇聚产品。6重庆西部数据交易中心设有跨境46、专区、长寿专区、金融专区、汽车专区、农业专区、AI 算力专区,同时打造了全国首个低空经济数据交易专区。7武汉武汉东湖大数据交易平台-AI 行业、数字政府、能源互联网、保险科技、产业赋能。8上海在上数所开设产业数据、公路交通数据、知识资源数据、中西医重大疾病数据等 4 个数据行业创新中心。9广州广数所开设陶瓷、能源、农业、可信 AI 样本等 4 个行业数据专区。10杭数杭数所开设工业制造、交通运输、科技创新、现代农业等 4 个行业数据专区。11天津北方大数据交易平台制造业、交通、金融、农业等 4 个应用行业。12沈阳建设沈阳水务数据资产交易服务平台;打造大数据流通与开放中西、大数据流通与交易技术47、国家工程实验室两大中心,将为沈阳大数据产业链条的完善和竞争力的提升,起到积极推动作用。通过对参评城市设立数交所的产品标签统计来看,场景分类界定不统一,数交所自行分类、定义场景,存在概念划分不一、颗粒-24-度不一、场景众多,标签词众多的现象。根据产品应用场景标签数据,综合评估排名前十的城市推出的标签化数据产品覆盖信用服务、金融服务、交通出行、信息传输、通信服务、企业工商、工业制造、农林渔业、商贸流通、医疗健康,其中信用服务场景有 3807 个数据产品,金融服务场景有 2549 个数据产品。数据跨域流通交易是营造数据要素生态的关键举措。通过评估资料研判,不同数交所的重点场景有一定差异,有地域特点48、或行业倾向性,如西部数据交易中心 84%产品为信用类产品、深数所 50%为信息传输类产品、上数所 33%产品为金融场景产品。这表明一家地方数交所难以全面满足本地用数需求,从全国一体化技术和数据市场角度,需要进一步促进数所跨域合作,营造数据要素产业生态。图 11 参评城市所属数交所数据产品场景标签数据来源:数据要素生态指数(城市)评估采集整理,2024.09-25-(五)创新载体分析(五)创新载体分析目前,我国各大城市主要围绕建设创新中心、创新实验室、数据要素产业园区、数据服务联盟等,探索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模式和实施路径。通过“数据要素创新载体”指标评估和数据要素产业园发展情况分析发现,创新载体建49、设类型多样性与数据要素生态指数总体得分基本正相关,北上杭广深领跑者梯队“数据要素创新载体”指标平均得分处于领先地位,得分率 66.5%,跟随者城市梯队得分略高于指标平均得分,位于探索者和起步者梯队的城市得分低于指标平均得分,有待构建平台凝聚共识,注重发挥数据创新引领作用。图 12 参评城市创新载体指标城市梯队得分情况数据来源:数据要素生态指数(城市)评估采集整理,2024.09各地探索建设多样性创新载体。通过对参评城市是否建设数据-26-要素创新载体、建设数据要素创新载体类型等情况统计分析发现,75%的参评城市建设了数据要素创新载体,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深圳、宁波等 11 个城市建立了创新50、中心、创新实验室等多样性的创新载体。这一数据比例彰显了发展基础好的城市更注重数据要素创新载体建设。结合参评城市建设的载体属性来看,创新载体采取多元化建设模式,创新载体主要采取由地方政府牵头,金融、数商、法律等领域专业知识背景的企业和机构联盟共同组建的建设模式,为数据要素领域创新探索提供平台和支撑。表 4 部分参评城市创新载体建设情况数据来源:数据要素生态指数(城市)评估采集整理,2024.09序号序号城市城市创新载体创新载体指导(牵头)指导(牵头)联合生态联合生态组建模式组建模式1北京数据要素联合创新实验室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数据发展中心、天翼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等政企合作2上51、海数据要素价格机制创新中心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中心、价格成本和认证中心上海数据集团政企合作3深圳数据要素服务工作站深圳市大鹏新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深圳数据交易所等四方政企合作4深圳福田区数据要素全生态产业园福田区发展和改革局深圳数据交易所、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研究院等资供产销用生态闭环5成都数据要素流通实验室成都数据集团清华交叉信息研究院、天府绛溪实验室政企合作6南京南京数据要素创新中心南京市政府、南京市数据局南京市、区政府、南京数据要素创新中心政产学研用一体7哈尔滨数据要素联合实验室哈尔滨市大数据中心新华网政企合作-27-序号序号城市城市创新载体创新载体指导(牵头)指导(牵头)联合生态联合52、生态组建模式组建模式8太原数字经济场景创新中心太原市数据局小店区人民政府主办、山西数商集团、太原市数商协会政企合作9惠州数据要素创新中心惠州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惠州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国脉互联信息顾问有限公司等政产学研用一体10荆门数据要素科创中心荆门市数据局软通智慧、智城公司政产学研用一体四、数据要素生态一级指标评估情况(一)政策环境分析四、数据要素生态一级指标评估情况(一)政策环境分析“政策环境”指标权重 25 分,北上广杭得分超过 15 分,位列该一级指标前列。整体来看,各城市注重先立后破健全数据基础制度,重视数据安全监管,构建适应数据要素特征、符合市场规律、切合发展需要的基53、础制度成为地方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的主要着力点。-28-图 13 一级指标“政策环境”得分情况数据来源:数据要素生态指数(城市)评估采集整理,2024.09-29-政策法规支撑方面,评估组在综合研判各地数据要素发展政策的基础上,重点对地方政府开展制度创新的工作进行针对性研判。从发布政策所属的领域来看,关于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占比最高,达到 77.78%,有 22 个参评城市制定出台关于数据流通的政策,占比达到 61.11%,而关于数据产权、收益分配和企业数据开发利用的政策整体偏少。图 14 参评城市出台数据领域政策的占比情况数据来源:数据要素生态指数(城市)评估采集整理,2024.09党的二54、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提升数据安全治理监管能力”,只有做好数据安全保护与有序使用之间的平衡,才能有效防范数据泄露、窃取、篡改、滥用等给个人、企业、社会乃至国家利益带来损害。从参评城市的得分情况来看,权重为 10 分的“数据安全监管”-30-二级指标,有 13 个城市得分率超过 44%,另有 23 个城市权重占比平均为 26%,健全数据安全的监管制度体系尤为紧迫。图 15“数据安全监管”二级指标得分情况数据来源:数据要素生态指数(城市)评估采集整理,2024.09(二)供给环境分析(二)供给环境分析在数据要素市场还处于“做大蛋糕”的阶段,数据流通交易的规模、供给效率、规则等需要加快创新。从评估结55、果来看,供给环境平均得分 9.13 分,16 个城市得分高于平均得分,上海、北京等 7个城市处于第一梯队。长春、福州等 20 个城市得分低于平均得分,得分最高城市与得分最低城市之间得分相差 12.2 分。相当数量的参评城市有待以流通驱动数据供给能力建设,着力破解数据运营难题。-31-图 16 一级指标“供给环境”得分情况数据来源:数据要素生态指数(城市)评估采集整理,2024.09-32-大多数参评城市建设了数据要素创新载体,利用隐私技术、区块链等技术探索打造可信数据基础设施。在综合评估前十城市中,均探索建设可信数据基础设施。在功能方面,十个城市均注重数据流通可信设施建设。通过打造安全可信流通56、环境,深化数据空间、隐私计算、联邦学习、区块链、数据沙箱等技术应用,建设重点行业和领域数据流通平台,增强数据利用可信、可控、可计量能力,成为地方优化数据流通环境的重要评估项。在公共数据供给方面,各大城市主要依托数据开放平台开展公共数据开放。对比该二级指标评估前十城市的几组数据发现,在有下载量的数据集与总体数据集的占比方面,占比率普遍较高,而从下载次数而言,通过下载次数超过 10 次与有下载量的开放数据集占比来看,数据下载复用与产品化能力还有待继续提升。表 5“公共数据供给”二级指标前十城市情况数据来源:数据要素生态指数(城市)评估采集整理,2024.09城市公共数据供给得分(8)开放数据集数量57、下载量占比高质量数据集占比建立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平台北京7.63194 个94.10%80.80%是青岛7.63460 个98.40%81.70%是成都7.67327 个96.04%94.00%是宁波7.41601 个99.60%67.90%是济南7.33550 个90.00%98.00%是广州71482 个99.20%96.50%是厦门6.8533 个73.40%52.40%是-33-城市公共数据供给得分(8)开放数据集数量下载量占比高质量数据集占比建立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平台上海6.54660 个83.60%82.00%是杭州6.33421 个83.00%78.90%是南京5.52702 个7958、.60%21.10%正在建设从该指标的整体评估来看,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各地数据供给质量和能力差异显著。北上广深等城市开放数据集均上千,有下载量的数据占比在 80%以上,高质量数据占比在 60%以上,长沙、呼和浩特、长春等城市数据开放量在几十。重庆市开放了 15804 个,但有下载量的数据占比仅占 0.25%。二是扩大数据授权运营领域是共性挑战。目前,数据授权运营的领域主要集中在金融、交通、医疗等,众多其他领域仍处在探索的初级阶段。(三)流通环境分析(三)流通环境分析为加速释放数据要素价值,促进数据要素流通,各地方积极引进和培育数商,统筹构建市场交易场所,上架数据产品,打造行业数据专区、行业流通59、平台,以解决行业发展难题。从该指标整体评估结果来看,平均得分 10.04 分,有超过 20 个城市的得分高于平均分,北京、宁波居前两位,青岛、上海、深圳、杭州、重庆、郑州流通环境指数均超过 14 分。在平均分以上的参评城市之间差距较小,指数分布较均匀。-34-图 17 一级指标“流通环境”得分情况数据来源:数据要素生态指数(城市)评估采集整理,2024.09-35-数据资产评估方面,综合评估前十五的城市相继开展数据资产的合规评估和质量评估。评估城市主要在国央企数据资产估值和数据产权规范管理两方面发力,比如上海、深圳等地出台文件规范数据资产评估工作。在落实数据产权方面,比如深圳推出深圳市数据产权60、登记管理暂行办法,统筹规范数据产权登记行为;武汉印发关于加强数据资产管理的指导意见,推动房管数据产品实现数据资产入表;青岛揭牌数据资产登记评价中心,建立数据资产登记评价相关制度体系。数据增值服务方面,主要从数据应用场景、数据资产质押融资、融资对接和需求侧对接四个方面,总结参评城市的探索情况。有 31个城市设计数据应用场景,占比达 86.11%;值得关注的是,只有占比 41.67%的参评城市开展了数据供需对接,已开展此项工作的城市主要以专场座谈、供需平台建设、大赛、跨区域合作等形式推动。以城市为整体单元,进一步加强与各重点行业部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单位和社会资源力量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健全61、常态化数据供需对接机制,是形成数据增值合力的关键。-36-图 18 参评城市开展数据增值服务的情况数据来源:数据要素生态指数(城市)评估采集整理,2024.09(四)应用环境分析(四)应用环境分析数据应用场景是数据要素的来源,也是数据价值的落脚点。权重为 15 分的一级指标“应用环境”平均得分率为 4.6 分,得分率 30%,在全部一级指标中,该平均得分率最低。从城市表现来看,杭州、上海、南京等 8 个城市处于第一梯队,其中杭州市在数据应用方面综合实力较为突出,在激活数据要素潜能的数据应用方面,杭州具备更为深厚的基础和先发优势。-37-图 19 一级指标“应用环境”得分情况数据来源:数据要素生62、态指数(城市)评估采集整理,2024.09-38-在数据开发利用方面,公共数据开发利用得分率 58%,高于企业数据开发利用 40%和个人数据开发利用 35%的得分率,据统计,全国已建 226 个地方公共数据开放平台,开放的有效数据集目前超过 34万个。公共数据应用环境能进一步驱动企业和个人数据的规范发展,本质上是政府数字治理的创新。无论是公共数据还是企业数据、个人数据,都面临采集归集、确权授权、流通交易、开发利用、安全保护等全生命周期治理难题,需要借助数字技术和工具提高治理水平。图 20“开发利用”二级指标平均得分情况数据来源:数据要素生态指数(城市)评估采集整理,2024.09在融合应用方面63、,大多数城市开展了数据融合应用。权重为 5分的该二级指标平均得分 1.74 分,16 个城市得分超过平均得分,杭州、上海、深圳、天津等城市较为领先。通过融合应用形成的典型案例方面,参评城市中,北京、上海等 7 个城市有相关案例入选国家数据局第一批“数据要素”典型案例,覆盖 9 个领域。其中合-39-肥入选 3 个案例,覆盖科技创新、医疗健康、绿色低碳 3 个领域,北京在工业制造、科技创新两个领域入选 2 个案例。表 6 参评城市入选第一批“数据要素”典型案例的情况数据来源:数据要素生态指数(城市)评估采集整理,2024.09序号序号城市城市领域领域典型案例名称典型案例名称1北京工业制造、科技创64、新2 个案例:数据要素驱动多式联运运输装备数智协同制造;高质量药物数据集提高新药研发质效2上海商贸流通1 个案例:产业链数据融合应用助力提升大宗商品国内市场流通效率和国际定价话语权3南京现代农业1 个案例:多源数据融合提升稻麦重大病害监测预警能力4杭州金融服务1 个案例:融合农业农村大数据和遥感风控数据助力“三农”数字普惠金融服务5合肥科技创新、医疗健康、绿色低碳3 个案例:合肥机数量子科技有限公司的科技创新案例;讯飞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医疗健康案例;合肥市生态环境局的绿色低碳案例6福州应急管理1 个案例:强化大数据应用构建数字应急体系7武汉文化旅游1 个案例:全国出版图书数据协同与融合创新65、应用(五)综合保障体系分析(五)综合保障体系分析目前,各大城市围绕数据要素组织机构建设、数字人才培育、资金保障、宣传推广等构建综合保障环境,构建多层次保障体系,以数据带动数字经济发展。从行业现状看,国家数据局挂牌成立后,31 个省(区、市)和新疆兵团均完成机构组建,各地陆续开展数字人才培育工作,出台数据要素发展激励政策,多渠道开展宣传推广工作。从评估结果来看,一级指标“综合保障环境”平均得分 10.14分,得分率为 50.71%,18 个城市的得分高于平均分,其中最高为北-40-京市的 15.4 分,深圳、杭州、厦门、上海、广州、济南紧随其后,得分均高于 13 分。南昌、海口、西安等 10 个66、城市得分相对较低。-41-图 21 一级指标“综合保障环境”指标得分情况数据来源:数据要素生态指数(城市)评估采集整理,2024.09支撑保障方面,大部分参评城市从政策保障角度成立领导小组、专班,从发展角度牵头成立协会、联盟、创新中心等机构,出台数据要素激励政策,开展数字人才培育工作。在综合排名前十的城市中,均设立了数据发展机构,广州、深圳、青岛、宁波成立专班,设置行业协会,围绕部门协同、政企合作,联合部门、地区和经营主体开展专项行动。另外,90%的城市推行首席数据官制度,比如北京、上海等城市鼓励设立企业首席数据官,厦门建立市区两级一体联动的首席数据官制度。表 7 综合排名前十城市推进综合保障67、的情况数据来源:数据要素生态指数(城市)评估采集整理,2024.09城市城市数据相关组织机构数据相关组织机构推行首席数据官制度情况推行首席数据官制度情况北京北京市大数据工作推进小组推行政府首席数据官制度鼓励企业设立首席数据官上海上海市数据交易指导委员会鼓励各区、各部门、各企业事业单位建立首席数据官制度杭州数智杭州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开展市直部门、市属国有企业参与的首席数据官培训广州数据要素行业协会印发广州市推行首席数据官制度试点实施方案,市各有关部门(含公共企事业单位)设部门首席数据官一名;逐步推广企业首席数据官制度深圳数据要素产业化专委会、数据要素发展协会印发深圳市首席数据官制度试点实施方案青岛68、跨行业数据要素发展共同体2024 年度企业首席数据官制度试点示范工作开展宁波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工作专班举行企业首席数据官高峰论坛政府首席数据官与数据专员制度-42-城市城市数据相关组织机构数据相关组织机构推行首席数据官制度情况推行首席数据官制度情况成都大数据协会联席会议西部首席数据官(成都)联络会成立,完善企业首席数据官制度建设厦门大数据产业协会建立市区两级、一体联动的首席数据官制度重庆重庆市大数据应用发展管理局开展首席数据官培训成效推广方面,一方面参评城市积极开展数据要素宣传推广工作,另一方面注重数据产业发展成效,在核算体系、产业增加值等多方发力。在对参评城市“形成数据产业统计核算体系”69、方面,有11 个城市提出开展探索数据要素统计核算体系,其中深圳市举办数据要素统计核算业务培训,广州市较早开始该领域探索。表 8 部分参评城市数据要素统计核算体系情况数据来源:数据要素生态指数(城市)评估采集整理,2024.09序号序号城市城市推进数据要素统计核算体系情况推进数据要素统计核算体系情况1北京探索推进数据要素统计核算2天津天津市数字经济综合统计报表制度发布实施3上海探索构建数据要素国民经济统计核算制度,在浦东试点并逐步在全市范围内推广4深圳举办数据要素统计核算业务培训5厦门开展数据要素统计核算制度研究报告6石家庄“44”现代产业增加值核算办法(试行)正式印发7杭州探索建立数据要素统计70、核算体系8郑州鼓励探索数据生产要素统计核算9武汉探索建立数据生产要素统计核算制度-43-序号序号城市城市推进数据要素统计核算体系情况推进数据要素统计核算体系情况10广州探索建立数据要素配置的统计核算指标体系11成都探索建立数据要素统计核算制度从该指标的整体评估来看,具有 3 个特点。一是一是多维度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各大城市围绕组织保障、数字人才培育和激励扶持政策着手,推动建立数据要素发展保障体系。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深圳等城市设立了数据相关机构,通过推行首席数官制度、技能竞赛等方式开展数字人才培育工作,出台发布数据要素激励扶持政策,多维度建立保障体系。二是二是以“数据要素”提升宣传推广力度71、。各大城市积极开展“数据要素”案例征集、赛事,利用线上线下多类新闻媒体渠道宣传数据要素工作开展情况。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采用多种方式加大宣传力度,西安、兰州、西宁等西部城市主要以“数据要素”赛事为依托,促进经验交流。三是三是数据要素统计核算体系建立是共性挑战。目前数据已成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要素无形性、复杂性等特点,导致传统的统计方法和技术难以准确衡量其价值。五、数据要素生态建设典型城市案例(一)北京市:数据开发利用模式创新五、数据要素生态建设典型城市案例(一)北京市:数据开发利用模式创新数据运营是释放数据价值、进入数据要素市场的能力基础。各地方建立数据交易市场,组建地方数据运营平72、台,积极开展数据要素试点示范。北京发布了北京人工智能数据运营平台,平台在实现数据的汇聚管理、处理与加工等功能基础上,能够提供多种模态的-44-数据标注功能,支持多种数据汇聚和使用形式。平台创新提出“积分共享”数据运营模式,同时支持开源开放、数算一体数据运营模式。创新提出三种数据运营模式。创新提出三种数据运营模式。北京市人工智能数据运营平台支持“开源开放”“积分共享”“数算一体”三种运营模式。“开源开放”模式“开源开放”模式,允许用户在遵守使用协议的前提下自由下载使用,有意向互换高质量数据集的主体,可以参与构建数据池,合作共建、共享数据集。“积分共享”模式“积分共享”模式,面向数据工作组内的成员73、,根据数据贡献实行积分制,即成员单位贡献数据,按照计分标准获取相应积分,同时获得共享数据的权益。“数算一体”模式,“数算一体”模式,针对高价值数据,仅在平台上进行数据加工、训练使用,保证数据不出安全域。多种方式促进数据共享汇聚。多种方式促进数据共享汇聚。打造“共建-共享”积分适用数据互助模式,以积分共享机制,鼓励企业贡献数据,从高质量数据池中选择兑换数据,截至 2024 年 5 月,已经有近 30 家企业加入积分“共建-共享”联盟。另外,上线北京市人工智能数据运营平台,截至 2024 年 6 月已汇聚 700 万亿字节的通用数据集和 4.33 万亿字节的行业数据集。(二)上海市:数据交易规则先74、行先试(二)上海市:数据交易规则先行先试在国家大力支持、省市积极探索、企业开拓创新等多方共同努力下,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正在加快探索的步伐。但由于数据要素具有易复制性、产权归属复杂等特点,且涉及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45-较之于传统要素其流通更为复杂。因此,进一步规范数据交易规则体系,建设合规高效、安全有序的数据交易规则体系成为破局的关键之策,将为数据要素市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上海数交所结合数据交易实际,发布全球首个数据交易所交易规则体系上海数据交易所交易规则体系(2024),搭建了“办法规范指引”三个层级的交易制度结构,以上海数据交易所数据交易管理办法作为全局性的统领文件,归集为“主体75、管理交易管理运营管理纠纷解决”四大模块,回应数据交易的市场发展及管理需求;细化九项规范,推出特色的数据交易服务栏目,并以指导交易实践为目的,推出六项指引,从顶层设计到操作指引,着力打造适应数据要素市场发展规律的交易规范体系。强化合规指引方面强化合规指引方面,上海数交所发布上海数据交易所数据交易安全合规指引及配套清单,明确了数据交易的合规操作路径。上海数据发展科技有限公司研发自动化、标准化的数据产品合规评估工具,面向数据交易市场的参与主体,提供全流程数据交易安全评估服务,帮助评估方缩短评估周期,降低合规评估成本,提升合规安全评估效率。纠纷争议解决机制探索方面纠纷争议解决机制探索方面,上海数交所联76、合北京大学法学院共同发布数据交易安全港白皮书,创造性提出了 2+2 的安全港规则,即“合规技术”与“法律规则”相结合,“主动投入”与“预期免责”相结合,通过数据交易场所这一监管环境为降低市场主体在创新性、探索性、大规模数据交易场景中的法律风险提供解决方-46-案。数据跨境流动规则体系探索方面数据跨境流动规则体系探索方面,上海数交所携手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共同描绘了全球数据跨境流动规则全景图,从国际组织、国际贸易协定、经济体三个层次切入,聚焦十大国际机制安排与十二大经济体,分析其关于数据跨境流动的规则与特点,并研判未来规则发展趋势。(三)杭州市:数据产业跨领域(三)杭州市:数据产业跨领域77、 IP 共建共建近年来,全国各地数据产业集聚区陆续建设,相关配套政策不断落实和完善,这是我国数据要素市场迈入产业化道路的主要路径和创新探索,也是推动国家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杭州市聚焦“促进数据要素合规高效流通使用,赋能实体经济”工作主线,以数据要素改革为动力牵引,围绕数据流通使用中存在的交易过程规范难、安全高效流通难、交易合规难、全链路存证互认难、机制规则建设难等突出问题,创新打造“数谷”数据产业集聚区,实现“制度、规则、市场、生态”四维一体协同发力。-47-图 22 杭州市“三数一链”架构来源:国家数据局公开发布资料构建“三数一链”框架体系。构建“三数一链”框架体系。初步构建由数据78、交易机构、数据交易专网、数据交易凭证、区块链跨链互认机制构成的“三数一链”数据可信流通基础设施框架和治理体系。已在金融、生物医药、多媒体等行业的 6 个场景中应用,并率先在商圈客群洞察等场景中完成应用贯通。启动“数谷”建设至 2024 年 6 月底,浙江大数据交易中心、杭州数据交易所累计上架数据产品 2168 个,注册数商 1314 家,累计登记交易金额 40.2 亿元。数据要素流通机制建设先行先试。数据要素流通机制建设先行先试。发布数据要素“改革沙盒”试点方案及首批 21 家试点企业,揭牌成立数据要素合规中心、合规委员会,建立部门联席会议机制。杭州市发布关于高标准建设“数-48-谷”促进数据79、要素流通的实施意见,杭州高新区(滨江)发布关于促进数据要素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政策赋能数据要素经营主体培育,促进数据要素价值释放。探索建立数据要素“改革沙盒”机制。探索建立数据要素“改革沙盒”机制。由于法律和规则层面对数据流通的具体要求还不够明确、合法与非法边界还不够清晰,导致数商企业仍普遍存在“不愿流通”“不敢流通”的顾虑等问题,“数谷”政产学研各方联动,针对数商企业所关心的公开数据加工确权、数据流通链式授权、善意取得风险隔离等问题,提出了“改革沙盒”模式,探索数据流通规则解决方案,打造有利于数据产业发展的包容审慎监管环境。(四)广州市:“运商分离”深挖数据富矿(四)广州市:“80、运商分离”深挖数据富矿数据已成为继土地、劳动、资本之后又一重要生产要素,蕴含着巨大价值,各地区探索建立数据交易所,梳理上架数据产品,探索数据交易。广州市建立广州数据交易所,以“一所多基地多平台”服务模式,多渠道汇聚产业数据,开发数据场景,首创“运商分离”模式防止垄断,培育公平竞争的数据开发利用生态,创造公平的数据流通交易市场。-49-图 23 广州市一所多基地多平台架构图来源:广州市数据交易所,2024.9多基地多渠道汇聚发布产业数据。多基地多渠道汇聚发布产业数据。广州数据交易所采用“一所多基地多平台”的模式,建立佛山、湛江、惠州、拉萨 4 家服务基地,根据当地特色,挖掘产业链数据,开发场景应81、用。在佛山主要面向智慧制造,重点覆盖陶瓷、环保、金融、建筑等产业;在湛江面向智慧海洋;在惠州面向智慧金融;在拉萨以智慧农牧业为主,覆盖牦牛、虫草、冰川水等产业资源。首创“运商分离”模式培育公平竞争生态。首创“运商分离”模式培育公平竞争生态。广州首创公共数据运营“运商分离”模式,将公共数据运营机构与数据商功能分离,公共数据运营机构不得从事可能影响数据商公平公正准入的活动及由数据商开展的相关营利性活动。以“运商分离”模式防止垄断,培育公平竞争的公共数据开发利用生态,进而激发市场创新活力,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优化数据要素市场配置促进数据交易规模优化数据要素市场配置促进数据交易规模。广州82、市首创数据经纪人制度,以中介机构角色,发现数据价值,组织数据交易,保障-50-数据交易公平,充分挖掘数据价值。同时,广州市重点关注陶瓷、环保、汽车等传统产业,创新上架“交易证据链证书”等产品。以数据产品为桥梁,连通数据与应用产品,提升数据交易规模,截至2024 年上半年,广州数据交易所累计发展会员超 2500 家,交易笔数累计超 1 万笔,交易金额突破 45 亿元,进场标的超 2000 项。数据交易规模在各大城市中位居前列。(五)深圳市:首创动态合规体系(五)深圳市:首创动态合规体系数字时代,数据要素的高效流转和有效应用已成为众多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保障。同时,合规高效、安全有序的数据交易规则83、体系是数据要素流通的重要保障。深圳市不断探索数据交易市场建设,建成数据交易所,细分设置多类型行业数据专区,首创“动态合规体系”,为全国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数据交易和数据价值发现探索路径,发挥先行示范作用。深数所细分领域设立数据专区。深数所细分领域设立数据专区。“数据二十条”明确提出,构建多层次市场交易体系,推动区域性、行业性数据流通使用。深圳市紧跟国家政策,在深圳数据交易所设立数据要素12 个领域数据专区,低空经济专区、数据资产化等 23 个行业场景专区,贵数所算力专题、华东数交物流数据专题等 7 个互联互通专题,东湖大数据工作站、数字新疆工作站等 8 个数据要素服务站,促进政企数据融合应用,84、推动数据专题跨区域互联互通,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51-图 24 深圳市行业数据专区展示来源:深圳市数据交易所深数所首创“动态合规体系”。深数所首创“动态合规体系”。为破解“确权难、定价难、互信难、入场难、监管难”,打造安全合规的数据交易场所,深数所通过机制和制度创新,将信用制度引入数据交易合规体系的建设中,首创“动态合规体系”。对交易主体和律所等第三方服务商进行动态评级,建立统一的信用标准,为企业的数字资产带来信誉增值,有助于倒逼场外不合规、低质量的数据交易转向场内。(六)宁波市:数据赋能全域数字化转型(六)宁波市:数据赋能全域数字化转型实景三维中国是真实、立体、时序化反映和表达生态空间的85、时空信息,是数字中国框架构建的核心要素和重要内容,是新型基础测绘的标准化产品,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各部门信息化提供统一的空间基底。宁波市资规局、海曙区数据局、海曙资规分局采用“共建共用共创”模式,以实景三维数据为空间底板,打通时空地理信息-52-与基础公共数据的壁垒,持续推进集成融合的“一图四库”(1 张专曙地图+实有人口库、法人库、AI 事件库和公共视频监控库等 4 个基础库)区级时空公共数据资源平台,有效支撑基层治理需求,助力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夯实数据基础,打造基层治理数字孪生底座。夯实数据基础,打造基层治理数字孪生底座。以实景三维数据为底板,汇聚海曙辖区内 28 万幢建筑实体、4.5 86、万兴趣点、22 万标准地址、121 万自然人、14 万企业与 7 万路视频监控数据,构建“一图四库”(时空一张图、人口库、法人库、AI 事件库和视频库)。接入 6 个政务部门重大专题系统及 70 余类专题业务数据,对接国家、省、市政务数据共享平台,回流人口全生命周期数据及纳税、经营等企业信息,刻画人、企精细数字画像,扩充政务数据本体。立足时空连接,构建“政、物、空”数据融通体系。立足时空连接,构建“政、物、空”数据融通体系。围绕人、地、事、物、组织等基层治理核心实体对象,开展“一数一源一标准”治理。依据统一的时空基准,以实景三维为基础、地理实体为核心、空间编码为纽带,引入 BERT 大模型对地87、址语义进行建模学习,实现人、企、物等非空间数据的精准上图。建立“省市回流区级治理反哺反馈”数据循环体系,实现跨领域、跨维度数据融通更新。建立三维楼盘,实现基层事务“孪生上楼”。建立三维楼盘,实现基层事务“孪生上楼”。以建筑实体为底座,基于 Vue3.2 创建施工架构,自主研发分层分户功能组件,构建三维实景楼盘表,穿透“区、街道(镇、乡)、社区、网格、幢、户”六个管理层级,实现空间快速查询统计,以三维化、实体化空-53-间信息服务满足基层精细化管理需求。(七)成都市:打造平台护航数据运营(七)成都市:打造平台护航数据运营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是推进公共数据开发利用和价值生成的重要方式,也是激活全社会数88、据要素市场的关键抓手。在具体实践落地过程中面临着机制规范不完善、公共数据安全保障难度大等问题。成都市率先出台政府数据授权运营的管理办法,组建国资载体开展政府数据授权运营,打造政府数据运营服务平台。采用统一授权集约化运营模式,让数据“管得实”“供得出”。采用统一授权集约化运营模式,让数据“管得实”“供得出”。统一授权一级开发主体,由市政府授权本地国资企业作为数据要素市场一级开发主体;搭建全国首个公共数据运营服务平台成都市公共数据运营服务平台,面向技术型、应用型数商,提供一级公共数据产品。图 25 成都市公共数据运营服务平台来源:成都市公共数据运营服务平台-54-健全数据授权运营机制。健全数据授权89、运营机制。成都市政府数据授权运营机制主要包括 4 个层面、8 个机制。权益层确保各方参与主体的权益保障,并设有激励机制,调动参与主体积极性;数据层通过市场收集数据需求;平台层从技术上保证政府数据运营的安全;管理层负责政府数据授权运营的体制和权责关系。图 26 成都市政府数据授权运营机制结构图创新数据申请与授权闭环机制。创新数据申请与授权闭环机制。成都数据集团常态化梳理挖掘社会机构在金融科技、企业内控、创投估值等领域的数据需求,创建“需求收集-数据申请-授权确认-数据交付-数据利用-终止授权”的数据申请与授权闭环机制。(八)厦门市:数字信用多场景应用(八)厦门市:数字信用多场景应用党的二十大报告90、中,将社会信用制度与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等一起纳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制度。厦门市民个人信用“白鹭分”归集市各政务、公共事业部门数据,从基础信息、-55-守信正向、失信违约、信用修复、用信行为五个指标设计市民信用评分模型,描绘市民个人信用画像,并计算得出的市民个人信用分数,通过“信用+政务”“信用+民生”构建“守信激励”氛围,提升市民信用感知,服务“信用厦门”建设,优化营商环境。图 27 厦门市民个人信用“白鹭分”服务平台来源:“i厦门”一站式惠民服务平台多场景应用,让市民感受信用便利。多场景应用,让市民感受信用便利。自 2018 年发布以来,个人信用白鹭分已推出“信用就医”“信用借91、阅”“信用停车”“政务优先办理”等 95 个应用场景,覆盖医疗、出行、政务、体育、法律、旅游等多个领域,为市民提供信用免押、先享后付、折扣优惠、容缺办理等服务。经过 5 年多的诚信积累,个人信用白鹭分累计注册用户达 300 万人,用信次数突破 4471 万次,信用免押等惠民金额超11 亿元。-56-持续探索信用+金融、信用+消费等领域,积极扩大服务覆盖面。持续探索信用+金融、信用+消费等领域,积极扩大服务覆盖面。厦门市通过有效整合个人信用白鹭分政务数据和第三方信用数据,实现对新市民身份精准识别、信用状况精准画像,进而为新市民群体提供创业、消费、住房、教育、医疗等领域的贷款、保险特色金融产品,提92、高新市民金融服务的便利度、获得感。个人信用白鹭分积极“走出厦门”,形成跨城市互认机制。个人信用白鹭分积极“走出厦门”,形成跨城市互认机制。已与杭州、宁波、海南、黄石等 9 个城市建立信用分互认共享机制,实现跨区域场景互通,为市民在跨城市旅游、工作提供信用便利和优惠福利,促进旅游发展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市民的守信获得感,实现“诚信者行天下”。六、数据要素生态建设与展望(一)推动数据基础制度落地见效,将数据红利转化为产业动能六、数据要素生态建设与展望(一)推动数据基础制度落地见效,将数据红利转化为产业动能数据基础制度作为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制度安排,需要统筹推进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和安全治理。93、一方面,在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数据产权登记、数据资产化等方面开展实践探索,对公共数据资产凭证、公共数据专区等创新模式加大推广力度,在数据要素基础制度的关键领域形成示范创新。另一方面,加强对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和数据流通的监管,通过监管水平提升,规范数据市场秩序,保障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时,加快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和规范,促进不同系统间的数据互操作性,共建优质的数据空间。(二)强化一体化数据市场建设,推动数据资源高效供给(二)强化一体化数据市场建设,推动数据资源高效供给当前,聚焦数据流通利用环节,各地按照国家数据局部署,自-57-上而下谋划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工程项目,以真实场景牵引技术进步,但在数据跨部94、门、跨层级、跨区域、跨主体流通的过程中仍存在卡点。一方面建立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制度、授权运营规范以及相应的信息披露机制,将授权运营作为共享开放的重要补充,带动数据型企业积极参与,形成良性互动。另一方面在数据市场化流通层面,形成数据确权、定价、交易、安全、增值协作等层面的监管标准和规范运行,形成公共数据与社会数据融合应用的创新生态。(三)构建多元化数据流通模式,提升数字经济竞争力(三)构建多元化数据流通模式,提升数字经济竞争力数据流通存在多层次多元化形态,推进数据要素充分流通,既要构筑坚实的数据基础设施,也要清除数据流通障碍,还要突破数据流通的难点。一方面围绕数交所、数商、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从交95、易模式、流通基础设施等方面出台专项建设指南,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另一方面发挥数据要素的纽带作用和创新引擎作用,加强全产业链上下游的数据融通,形成以产业链龙头企业为主导、上下游企业协同转型的数据流通利用体系。探索私域数据开发利用、数据空间建设、数据治理创新,携手企业、科研机构以及生态合作伙伴,以高效的数据基础设施确保数据有效流通与利用。(四)推进数据创新载体建设,拓展数据应用场景(四)推进数据创新载体建设,拓展数据应用场景当前,数据要素市场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各地积极开展数据要素相关载体搭建,数据要素创新中心作为重要载体之一,是地方开展数据市场化改革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融合型平台。一方面,推动成立数96、据要素创新中心,采用政产学研用协同联动模式,通过政-58-府、产业界、学术界和研究机构的紧密配合,共同推进创新中心的建设和发展。另一方面,将创新中心作为孵化中心,加强在公共数据和企业数据融合领域的探索,推动数实融合。-59-附件:国脉互联简介创立于 2005 年,是数字化顶层设计领军企业和数据治理优质服务商。作为中国政企数字化转型咨询服务创新型企业,公司始终秉持“专家、专业、专注”的服务理念,将 AI 大模型技术深度融入政务服务、城市治理及数据服务等垂直细分领域中,构建基于大模型应用的服务底座,以满足客户在不同场景下的多样化需求。注重创新与可持续发展,持续迭代数据技术服务能级,推进数据质量评估97、模型、项目场景数据管理与评估模型、企业数据资产价值评估知识图谱、政企画像知识图谱等在政务、城市治理、国央企数字化转型等领域应用。国脉研究院作为国脉互联旗下综合性战略研究机构,是国家标准委成员单位,为国家、省市制定行业标准。集课题研究、规划评估、数据治理、试点推广、品牌会议、认证培训于一体,以前瞻视野、探索精神和最佳实践,聚焦政府数字化、智能化领域,致力为行业研究、产业发展和政策制定等提供前沿资讯、研究支撑、决策参考,每年五份公益报告和五大评估活动,为中国信息化发展、数字化转型贡献智库力量。-60-欢迎垂询咨询热线:400-001-9700北京:13681066186、15611077119上海98、:021-50909337舟山:0580-8166966海口:18565591764杭州:0571-86630353广州:020-37958161深圳:13522763263成都:19938113550宁波:0574-27830655长沙:18874932287济南:15210735502兰州:13552145677厦门:13306805665呼和浩特:18511334019石家庄:0311-67501282西宁:0971-6285860南昌:0791-88863123国脉互联官网:www.i-国脉互联官方邮箱:国脉互联官方微信:igovmade国脉研究院官方微信:ethinktank电子政务智库官方微信:come2egovdata 资产官方微信:gh_65ec1dfb1646国脉智慧成就客户提升绩效创新价值国脉智慧成就客户提升绩效创新价值

    下载